首页>>信息公开>>决策执行

辽宁省《政府工作报告》2017年七月份工作完成情况

发布时间:2017-08-18

【关闭窗口】

【打印文章】

【字体:

    根据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17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任务分解方案》的通知(辽政发〔2017〕4号),我厅共牵头负责8项、责任负责2项重点任务的推进落实。按照我厅制作《省科技厅2017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任务责任分工方案》任务分工,各处室、各部门积极工作。截至7月底,已完成任务1项,其余9项任务完成计划月度任务。
    99.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产业。
    完成情况:大力实施“高企三年倍增计划”。制定了《关于利用全省小微企业名录系统加快推动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的意见》,切实摸清我省广大科技型小微企业底数,做好“苗企业”储备。制定了《辽宁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备案管理办法》,完成了“辽宁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备案信息系统”的开发,着手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及评价基础工作。七月份,一是组织第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评审,共上会评审122家,通过评审119家(沈阳市上会评审199家,通过评审192家)。二是汇总沈阳市评审结果,将第一批评审情况行文上报国家备案。三是承办科技部火炬中心在沈阳召开的东北地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经验交流座谈会。
    146.出台科技强省建设实施方案。
    完成情况:召开了全省科技创新大会,出台了《关于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建设科技强省的实施意见》和《辽宁省科技强省工程(2017—2020年)实施方案》,按照远、中、近三个目标,对未来一个时期科技创新工作进行部署,进一步明确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辽宁的优先战略、摆在核心位置,提出了建设科技强省“三步走”的战略目标、战略任务和战略保障,从战略高度对当前以及今后一个时期全省科技改革发展进行顶层设计。(已完成)
    148.支持一批重大科技项目,攻克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开展一批重大政企产学研用合作,促进一批科技成果产业化。
    完成情况:推进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年”活动,全面对接我省三次产业发展科技需求,分别制定了科技供给对接方案,对梳理出来的科技成果和技术需求建立台账,做好跟踪服务。截至七月底全省共举办72场对接活动。
    组织东北大学、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沈阳陆军总院等单位的7位专家,赴荣科科技公司开展科技成果对接活动。双方围绕健康大数据管理与分析服务支撑系统、军民融合的综合健康服务平台等项目达成了合作意向。
    与沈阳工业大学、辽宁省机械工程学会工业设计分会在沈阳联合举办了工业设计领域科技成果对接活动。沈阳工业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沈阳化工大学、鲁迅美术学院、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等高校的11位工业设计相关领域专家,与渤海船舶重工、辽宁抚挖重工机械等省内21家企业、3家投资中介机构以及有关市科技管理部门的近40位代表开展对接,达成合作意向6项。
    149.推进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聚焦培育新兴产业、构建技术创新体系等七项任务,抓好创新政策先行先试。
    完成情况:全力推进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出台了《辽宁省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实施方案》,明确了未来3年沈大自创区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并制定了2017年重点任务明细表,强化工作落实。厅主要领导赴沈阳、大连两市,对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进行调研,督导沈大两市自创区工作进展情况。督促北京长城所根据专家论证会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沈大自创区发展规划纲要》。筹备省沈大自创区建设领导小组第四次全体会议,已准备好会议有关材料,正与省政府办公厅沟通会议召开具体时间。
    沈阳、大连两市分别出台了《沈阳市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实施方案》和《大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沈阳市重点推进东北科技大市场建设,已引入中关村国家开放实验室沈阳协调服务中心、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等39家服务机构实体入驻,整合东北大学、吉林大学等126家高校院所成为科技资源供应商;三好街双创基地现已全面投入运营,入驻企业118家;组织沈阳企业首次参加北京科博会,开展百项企业创新需求对接活动,达成合作意向71项;自创区举办了首届沈阳创意设计周、2017“创响中国”沈阳站、F5创业生态大会等各类主题双创活动。大连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广和落实中关村科技政策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推动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等中关村先试先行“6+4”政策落实,首开“税务+科技”合作共同推动政策落地的先河,出台“三新备案”政策,破解企业享受政策“最后一公里”问题,推动“一键式”账目处理、“一网化”加计扣除平台建设;在去年颁布实施的“众创十二条”政策基础上,今年又陆续出台了“双创金融小镇”“科创工程”“海创工程”政策,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打造了面积达2.6万平方米的“众创空间”核心示范区。
    150.55个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15个高新区、23个农产品加工集聚区、11个旅游度假区、17个大学科技园,都要对标国内外先进水平,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
    完成情况:编制了《辽宁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规划(2017-2020)》,制定了《2017年辽宁省高新区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和《辽宁省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绩效评价办法》,出台了加快高新区转型升级的11条政策措施,全力推动高新区创新发展。厅主要领导带队先后对全省15个高新区进行了专题调研,在创新体制机制、提升行政审批效能、制定发展规划、明晰产业定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落实创新政策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指导。
    开展高新区绩效评价工作,召开了高新区绩效评价培训会,组织上报2016年度和2017年上半年高新区绩效评价数据和材料。通过与省发改委、国土厅、住建厅商讨,目前盘锦高新区申报国家级高新区工作,已报国务院转科技部办理,丹东、抚顺、朝阳高新区正在加紧以升促建准备工作。
    151.新建一批“双创”示范基地和专业化众创空间。
    完成情况:按照“融合、协同、共享”的要求,切实加强专业化众创空间建设,把“双创”向纵深推进,为新动能成长提供更好载体。加强众创空间规划布局,在高档数控机床及自动化生产线、工业机器人与专用机器人、IC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激光技术、生物医药等我省重点产业领域研究建设一批专业化众创空间,重点推进了新松、东软等建设专业化众创空间工作。组织开展二季度省级众创空间备案,共上报42家众创空间,入驻企业和团队1101个。今年上半年全省共备案52家众创空间,入驻企业和团队1384个。起草了《辽宁省云启众创管理暂行办法》。
    152.推动大中小微企业、各类科研机构、创客各展所长、优势互补、使创新成果广泛覆盖一二三产业。
    完成情况:全面对接省第一产业科技需求,围绕我省15个扶贫开发重点县,新派驻23个省级科技特派团,下达了2017年度农民技术员培训计划。7月6日,组织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和沈阳美加欧观赏树种研发有限公司现场对接海棠树种科技栽培、选育等农业科技技术需求。会中初步达成了企业与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将在成果转化与技术指导、品种选育与技术栽培、品种组培与研发等多方面展开合作。
    全面对接第二产业科技需求,围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领域组织各类成果转化对接活动。组织东北大学、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沈阳陆军总院等单位的7位专家,赴荣科科技公司开展科技成果对接活动。双方围绕健康大数据管理与分析服务支撑系统、军民融合的综合健康服务平台等项目达成了合作意向。与沈阳工业大学、辽宁省机械工程学会工业设计分会在沈阳联合举办了工业设计领域科技成果对接活动。沈阳工业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沈阳化工大学、鲁迅美术学院、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等高校的11位工业设计相关领域专家,与渤海船舶重工、辽宁抚挖重工机械等省内21家企业、3家投资中介机构以及有关市科技管理部门的近40位代表开展对接,达成合作意向6项。
    全面对接第三产业科技需求,规范有关中介服务机构,鼓励各市以科技创新券等方式支持规范敬业的中介服务机构,充分发挥其作用,推动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发展。
    157.整合科技资源,完善省属院所结构布局。
    完成情况:向省政协汇报了我省科研院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关工作的进展情况。继续按省政府部署,积极协调省编委办,推进省属科研院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据了解,省林科院、省海洋水产院机构编制改革方案拟于近期提交省政府审议。
    158.落实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
    完成情况:落实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人才激励政策,广泛开展工作调研,组织召开了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座谈会,会同省人社厅研究制定了《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业活力。同时向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印发学习贯彻《关于贯彻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省科技厅会同省人社厅、省财政厅、省地税局举办了2期全省科技创新政策培训班,对全省45家高校院所的130余名科研、人事和财务处主要负责人和14个市的市、县(区)科技局和高新区管委会的146名管理干部,开展《关于贯彻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实施意见》宣传培训。
    164.推进沈阳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加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完成情况:加快推进沈阳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继续完善科技创新载体,推进东北科技大市场建设,东北科技大市场已正式揭牌运行,总体框架由“一厅、一网、十平台”构成,已完成云服务平台设计方案。推进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建工作,完成复审。编制《国家及辽宁省科技创新政策法规选编》、《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百问》等材料,并发放到高校院所、科研机构和企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