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科技工作>>科技人才
蔡睿: 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更有价值
发布时间:2017-09-15
【关闭窗口】
【打印文章】
【字体:小 中 大 】
“科技成果要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更有价值。”有着十多年科研工作经历及5年科技管理工作经历的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副所长蔡睿,对此有着深刻的认识。
2010年5月,在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化学与环境工程系从事博士后研究的蔡睿,作为中科院“百人计划”人才,被引进到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成为无机膜与催化新材料研究组项目骨干。作为研究人员,蔡睿申请了多项国家专利成果,发表了多篇高水平学术论文与著作。2012年,蔡睿又被研究所委以重任,从研究员走上了科技处处长的科技管理职位。
“如何促进科研成果尽快转移转化,科研管理者的责任重大。”蔡睿认为,作为科研管理人员,不仅要有较高的科研水平,还要吃透国家政策,将研究成果和国家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起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好知识产权工作至关重要。
于是,他带头在重点学科与技术领域加强科研部署,促进科研成果尽快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他针对研究所的发展战略和目标定位,将知识产权的协调服务深入到具体的创新研发活动中,建立了符合大连化物所特点的全过程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模式。同时,组织开展知识产权战略研究,通过对重大项目的专利分析反馈,指导研究组专利布局,明确产业化方向。他还通过采取全员培训、专利分级、引入专利检索分析平台等手段,多方面提升大化所的知识产权质量。
经过蔡睿团队的努力,大连化物所专利申请数量大幅度提升,质量不断提高,保证了专利技术方案质量以及技术转移的顺利进行。“十二五”期间,大连化物所签订技术合同金额累计达13.25亿元,50余项科技成果得到规模化应用,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近千亿元。特别是以刘中民院士“甲醇制取低碳烯烃技术”和张华民研究员“液流储能技术”为代表的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的产出,带动和引领了我国相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大化所是驻辽科研机构,就是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今年初就任大连化物所副所长的蔡睿表示,进一步促进大连化物所与辽宁的合作是他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