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科技工作>>创新高地

大连高新区多措并举,打造双创升级版

发布时间:2018-06-01  来源:

【关闭窗口】

【打印文章】

【字体:

 

  2015年以来,省科技厅积极组织各高新区实施创新创业示范工程,强化顶层设计,加强科技政策引导,推动众创空间等孵化平台建设,深入推进大众创新创业,取得了显著成效。大连高新区作为我省高新区创新创业示范工程的典型代表,近期获得国务院“推动双创政策落地、扶持双创支撑平台、构建双创发展生态等方面大胆探索、勇于尝试、成效明显的区域双创示范基地”通报表扬。目前,大连高新区已经形成了以“做活、做优、做精”为目标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完整的孵化链条,为企业初创、成长和快速发展阶段提供有针对性的特色服务,通过瞄准前沿技术精选双创种苗,催生出一批新兴产业,成为高新区、大连市乃至东三省高新技术产业创新驱动、产业转型的重要支撑和动力来源。 

  一、制定政策坚持精准发力 

  针对双创工作的特点和需求,相继推出了撬动市场主体参与众创空间体系建设的“众创十二条”政策、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人才及规模企业科技人才创业的“科创工程”、提升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活跃度的“创新十条”政策、吸引创投机构落地园区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政策、降低企业研发成本的“科技创新券”政策、鼓励创新创业企业吸纳更多人才的“企业吸纳人才补贴”政策、降低企业税收成本的“落实中关村税收试点”政策等十余项扶持政策,引导各类创业资源向高新区聚集、引导科技创业项目和创业者向高新区聚集。2017年,大连高新区支出1.71亿元落实双创政策,这些政策的出台及兑现为大连高新区乃至大连市的双创发展提供了强劲的推动力。 

  二、发展模式实行“官助民办” 

  大连高新区通过购买服务、绩效奖励等方式,最大化地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具体有五种模式:一是人才引领模式,基于中国海创周高层次创业人才和高科技项目引进优势来建立;二是国际合作模式,基于中美、中加、中以、中欧等合作优势来建立;三是软硬件结合模式,基于嵌入式软件开发研制和生产优势来建立;四是资本驱动模式,基于完善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优势来建立;五是大小企业合作模式,基于大企业同相关上下游初创企业达成技术研发合作联盟来建立。 

  三、国际化引才渠道不断拓展 

  大连高新区近两年持续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针对海外高端人才、高校和科研院所人才、知名企业高管这三大创新创业主体出台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和办法。“海创工程”自实施以来,共有153位学子入围,其中79位获得支持资金6890万元,启用人才公寓,安置各类人才2657人,培育和引进“千人计划”专家10位,辽宁省“十百千”专家15位,“青年千人计划”专家3位;通过“科创工程”与大连理工大学、化物所等十余家高校和科研院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吸引了28所高校院所的科技人员携107项科技成果到高新区注册公司。通过中以合作推进形成“投资+孵化”的国际招才引智模式,创业中心与大连中以国际孵化器和以色列Gravit孵化器签署三方合作协议;大连中以国际孵化器与以色列施拉特孵化器等签署了战略协议并开展实质合作。同时,依托中国海创周平台实施走出去战略,出访加、美、日、韩、英和德等国家,多次举办海外对接和推介,积累300余名人才资源,收集项目近百个;与硅谷瀚海硅谷科技园、波士顿Cubic中美创新中心、太库硅谷加速器、京都大学中国学生学友会西雅图创业协会、中美企业创新中心(波士顿)、科控欧洲科技创新中心等国际顶级孵化器、高校和华人团体达成合作协议;并与驻温哥华总领馆教育组、全球创新学院GIX、英国剑桥大学、华盛顿大学Co-Motion协同创新中心、中加商业加速网络等多个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促成中以国际创新研究院与华盛顿州中国总商会、东软SOVO与华盛顿大学中华创新创业联盟签订合作协议。 

  四、融资体系建设高效完善 

  大连高新区依托“金融八条”政策,不断优化区域科技金融生态环境。设立了新兴产业创投引导基金,资金规模1000万元;支持企业担保融资,向10家企业、1家担保公司拨付企业担保融资费用补贴及融资担保业务风险补贴合计346万元;引进优质金融机构和科技金融服务企业已达38家。推动社会资本助力科技产业发展,设立由发改委、市政府两级政府参股的创投引导基金——大连航天半岛创投基金,资金额度达2.53亿元;引进泓典投资,设立生命健康产业投资基金、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5年内资金额度将增至50亿以上;由日本欧力士集团与大连建投、大连融达和三寰集团共同出资设立的大连金融产业投资集团,年内由20亿元增资至50亿。推进企业改制上市步伐,高新区上市公司、新三板挂牌企业总数达到42家。  

  五、创业服务工作初成体系 

  国家信息中心、大连市政府共同建设的国家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东北分中心落户高新区,为抢占区域大数据产业制高点赢得了先机;采取“政府机构+科研机构+投资机构”联动模式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与理工大学机器人实验室共建机器人实验平台;鼓励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券”共享使用科技创新资源;建立“天使会客厅”为创业者提供紧贴需求的特色服务。2017年,高新区打造了创新文化和思想交流新平台——七贤荟,聚合创新、创业、创投、创意、创造等“五创”元素;聚拢七贤俊杰,即企业、科学、发明、金融、艺术、思想、教育;营造七贤文化,包括招贤、聚贤、纳贤、栖贤、育贤、推贤、成贤,以品牌和活动为媒介,打造七大平台,形成与政府相协同的社会力量,以更植根于市场和企业的方式吸纳社会资源、推广产业政策、传播创新文化、促动政府改革。截至目前,各众创机构累计开展创业活动近3000场次,服务企业两千余家,参与者近8万余人次,“七贤荟”“创业1号”“创业ABC”“麦家论道”“解码以色列”等一系列品牌活动极具影响力,已打造出一个汇聚多元化创业主体、多方面创业要素和多形态创业服务的双创“生态群落”,成为东北地区的众创引领区。 

  六、创新创业环境日益完善 

  近两年大连高新区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也不断优化,“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三级孵化链条日益完善,实现了企业在链条内的良性流动和快速发展。高新区还着力打造“2025创新中心,规划建设了集成电路设计、生物医疗、通信、智能装备制造等方向的加速器,强化新兴产业集群的培育功能;推进“小产业集群”建设,建设了仿真产业、互联网教育、大数据管理应用等产业集群,助力高新区产业转型升级。同时,高新区还坚持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理念,弘扬“企业家精神”“创客精神”,并通过开展文化体育、沙龙、微电影节等活动,在各类传媒上推广大连高新区的创新创业环境,彰显宜居宜业宜生活的区域优势,也发挥了极大的聚集效应,吸引大连市乃至整个东北的创新创业资源齐聚大连高新区,共同推进双创事业发展。 

  通过以上举措,高新区“双创”工作迎来了发展的高潮。截至目前,大连高新区众创空间数量已增加至34家, 16家通过国家科技部备案,15 家被省科技厅命名为“云启众创”,涌现出了创业工坊、中以基地、东软SOVO、新工厂、大连创客空间等一批优秀的众创空间,累计吸引优秀项目(团队)近千个,整体众创空间面积从3.3万平方米上升到9.4万;市级以上孵化器达11家,孵化面积40余万平;围绕生命科学、工业仿真、海洋科技等领域打造了10余个加速器,规划面积100万平。三年内区内新增科技型企业2500余家,创业企业(团队)获得各类投资近7亿元。同时,推进建设了3R、大数据、智慧城市、工业仿真、机器人等5个细分产业集群,培育出“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的诺道医学、“基于激光诱导高活性酶高通量筛选系统”的华微生命、“安全身份认证系统”的秘阵科技等30余家“隐形冠军”企业,大部分技术填补国内外空白,部分项目估值近10亿元,为大连市乃至全省新兴产业的发展孕育了良好的土壤环境和种苗基因。 

相关新闻